“余額寶”讓百姓手中的“散*”有了新去處,受此啟發,農民手中的“散地”也在尋求與電子商務的銜接。日前,由安徽農民、浙江興合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聚劃算平臺等聯合推出的“*個互聯網定制私人農場”開始啟動,這一投資項目被形象地稱為“耕地寶”。
記者調查發現,與“余額寶”類似的是,“耕地寶”也是將百姓手中的“散*”聚合起來進行再投資,但不同的是,“余額寶”用戶可以獲得浮動利息的收益,而“耕地寶”用戶主要是獲得該私人農場的**產品,比如一年四季的無公害蔬菜等。
績溪縣農委主任周道清介紹,該私人農場投資項目有3個1年期品種,分別是580元的1分地品種、2400元的半畝地品種和4800元的1畝地品種。投資者不僅可獲得該私人農場一年四季的無公害蔬菜,而且還可獲得去當地旅游的免費門票和住宿等待遇。
該項目上線之后出乎預料?!拔覀冾A計有500個客戶就算成功,結果上線幾天時間,全國有3560名用戶認購了土地?!笨兿h廟山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董建成說,認購面積430余畝,項目銷售額200余萬元,這些投資者來自江浙滬皖京等地。
農業耕地從哪里來?董建成說,根據投資者定制的要求,浙江興合電子商務公司與績溪縣瀛洲鎮、伏嶺鎮等地的近300戶農戶簽訂了土地流轉合同,流轉費用每年每畝大約800元,期限一年。其中,流轉的土地很多筆僅為幾分地。
阿里巴巴集團研究院****陳亮認為,利用互聯網的介入,可以擴大土地流轉的半徑,比如在安徽,如果不通過互聯網進行土地流轉的話,*先知道的人比較少,基本上只能在當地流轉,但如果通過電商,就可以把他們的土地流轉給全國的消費者。
宏源證券研究所副所長、互聯網金融千人會***易歡歡表示,該項目借助互聯網平臺,將“農地”與“電商”對接,運用互聯網金融的模式開發農村耕地,彌補了傳統農業在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的短板。
小*撬動大*,擴大農業投資
安徽省農委副巡視員胡桂芳說,利用互聯網思維來經營農業,把小*聚集成大*來投入農業,將對傳統農業產生影響。
據分析,作為電子商務與土地流轉的“結合”,“耕地寶”實現了農民“牽手”阿里巴巴等投資主體,發揮電商對生產要素的聚合效應,可以擴大農業投資。
浙江興合電子商務公司商務總監章新光說,據測算,客戶投入資金,加上自己公司的投入,每畝土地上的資金投入在5000元以上,刨去土地流轉、種子、人工等費用,大部分將用于添置農業機械、水利整修等,這樣有助于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隨著這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產生,針對今后誰來種地等問題,“耕地寶”給出了新的答案:農民將土地流轉到電商名下,由公司委托合作社進行生產管理。雖然土地仍需雇傭農民耕作,但由于農產品需求被“定制”,種植品種事先已經確定,可以避免盲目種植帶來的銷售難。
過去,農民重生產輕銷售,農產品缺少市場銜接;如今,電商提供產銷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引入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務。董建成稱,今年4月,合作社提供了一批土雞蛋,由于紙箱包裝不好,送到客戶手里有的已破碎,接到多名客戶投訴。隨后,合作社配合公司進行了補償,同時組織農民改進了包裝,后來客戶滿意了。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安玉發認為,這種“電商幫種地、私人來定制、資金投入多、農民享收益”的投資形式,以小*撬動大*,改造傳統農業,其投資**作用不可小視。
農村土地流轉,亟待投入資源
據了解,浙江興合電子商務公司計劃聯合阿里巴巴聚劃算平臺,投入1億元于今年中秋節推廣這一項目,在安徽、浙江等地流轉土地5000畝。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要求,“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等。**認為,在深化農村改革的背景下,“耕地寶”的應運而生,給土地流轉帶來新的期待。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洪濤認為,電商介入傳統農業領域,可以輸入現代生產要素和經營模式,但不同于工業消費品,農產品的產業鏈條很長,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可能引發用戶“差評”或“退單”,這種經營模式存在哪些風險還有待檢驗。
如何提高耕地的集約化水平,是當前農村經濟的一個重要課題。安玉發等表示,“耕地寶”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但土地流轉必須強化底線思維,防止借流轉之名,行侵害農民權益之實。
胡桂芳認為,應該按照中央“賦予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的政策要求,加快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在不改變集體所有性質和土地用途前提下,進行適度規模經營的探索。
**指出,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政府不應再大包大攬,而是當好“服務員”,做好“監督員”,最大限度維護農民利益,避免對農民利益的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