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傳統乞丐不同,這些“網絡乞丐”通過QQ、MSN以及電子郵件等手段進行乞討。而且在網上乞討的人中,有不少人自稱是“學生”,但他們的情況令人很難辨別出真假。筆者通過**搜索關鍵詞“網絡乞丐”,找到相關網頁多達4420000篇,甚至**貼吧里還有專門的網絡乞丐吧,網絡已經成了一些乞討者的“創業”之地。
通過調查,筆者發現“網絡乞丐”一般通過QQ、MSN以及電子郵件等手段,用各種“催人淚下”的乞討言辭,打動網民施舍。乞討的金額從1元~10元不等,并在*后附上自己的銀行卡號。
這些“網絡乞丐”中,一部分人會專門坐在電腦前,做“專職網絡乞丐”,而且不少人自稱是學生。他們不用走上街頭,受風吹日曬之苦,但需要一定的網絡知識、良好的文字功底,以**乞討言辭“催人淚下”,打動網民施舍。
對于校園興起的“網上乞討”,許多北京大學生表示,這種事的可信性太低,他們不會相信。也有部分人持中立的態度,認為這種事不能全信,但也不能不信。
對外經貿大學法律系的一位姓張的同學說,現在網絡騙子太多了,打著乞討的幌子行騙,有些人就是利用人們的同情心。特別是有些專職的“網絡乞丐”,竟想著不勞而獲?!翱梢陨暇W還稱自己窮,難道電腦不用花*?上網不用花*嗎?相關部門應該出來管管這些人,防止有人上當受騙?!?/p>
*都師范大學歷史系的王同學說,現實中看到乞丐可憐的樣子,可能會給1塊*。但“網絡是虛擬的,誰知道他得知我的卡號后,會不會用其它手段盜*?!?/p>
有關法律**指出,如果是真正的“網絡乞丐”,網民行善捐*,無可厚非。但資助人在不知道“網絡乞丐”真實面目的情況下,受對方虛構故事的蒙蔽而給*,就侵犯了資助人的權益。但現在法律對“網絡乞丐”沒有相關的規定,需要謹防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