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褚老的故事:改革開放后的**代**企業家,中國煙草大王,他曾用18年時間,將瀕臨倒閉的云南紅塔卷煙廠,變成年納稅高達300多億的超級企業。這是上世紀90年代的數據,300億元放到今天是什么概念?
那時候,“褚時健”是金字招牌,他隨手寫張紙條就相當于幾十萬,褚門難進。在外人看來,那時的褚時健風光無限,怎會不快樂?
“雖然別人認為我應該很快樂,但我不快樂,出差,我不敢露面,找我的人太多了,多得沒有辦法,我非常不輕松。中國工業的十項指標,我們都****,但我的壓力很重!”頗有種高處不勝寒之感。
但真正的不快樂應是隨后,1999年,72歲的他臨近退休卻身陷囹圄,“褚時健”這三個字成為一代企業家爭議嘆息的對象。就這樣,他成了中國改革開放歷程中,*具標志性的悲劇人物之一。
75歲因嚴重糖尿病被允許保外就醫,此時的褚時健已是風燭殘年的老人,該安度晚年了。但他沒有這樣,他選擇了“再創業”。
褚老*開始想開礦,但這是大生意,以他當時只能靠老伴兒每月兩三千退休金的經濟狀況,想想就算了。于是想做點小生意,開個小店,動心籌劃做起了米線。他請了師傅研制了兩碗米線,但一碗做甜了,一碗做酸了。就這樣,米線沒做成。
后來,75
歲的褚時健開始上山種橙子。*初的種植面積是2500畝,成本2000萬,因為包山地、種苗都要花*,很多朋友借*給他時卻說不用還,但他**“必須還”。有一個退休工人給了他200塊,褚老夫婦不要,工人哭說,“你以前對我們好,現在落難了,這個*你一定收下”。
“不敢想象”的事情成了現實,10年后一橙難求?!盁煵荽笸酢弊兩怼俺茸哟笸酢?。再加上之前太多的人生故事,“禇時健”三個字又有了其他意義。
當被問到什么時候*快樂時,他說,“現在我覺得還差不多。我沒有專利保護,每年賺五六千萬,規模在不斷擴大。這12年,*主要的是種果子,每年看到果子長,慢慢長大了又過去一年,到2007年把債都還清了,才感覺這事算成功了,人才輕松了?!?/p>
朋友跟我說,2003年他去看過褚老,當時儲老正為了修水泵跟別人砍價,要價80,他只想出價60,兩人爭了幾個來回。朋友當時差點落淚,一個為國家納稅近千億企業的老板,此時為20塊*討價還價。
剛開始種橙子,他找來的農民受不了這份苦,干兩天就走了。沒有人手,兩個年齡加起來超過140歲的老夫婦索性自己搬到了地里,搭了個棚,開始勞作。
雨季來臨,橙子會掉一地,蟲災的時候,橙子會爛,褚老找專家找農民都不行,*后只能自己找書看,一個晚上一個晚上睡不著。他給我拿出一堆書,包括《柑橘技術100問》、《柑橘病蟲害診斷與防治》等等。這些書上,有兩個細節讓我印象深刻,一是書里面夾著橙子葉,整整齊齊;另一個是書上密密麻麻記著筆記。褚老說,“每個地方種橙子的情況都不同,土壤,氣候,品種,都有自己的獨特性,能把橙子種好,
除了看書還要自己摸索?!眰€中艱辛,只有他自己知道。
臨走時,我問褚老,“您現在*大的心愿是什么?”他想了想說,“種好橙子,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