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在重慶,也沒有人能天天吃*鍋,但是卻有不少人每日需要靠小面“醒胃”。*紅的湯汁,金黃的面,綠油油的藤藤菜,一勺*愛的澆頭淋下,麻、辣、鮮、香,**的**就此燃起。
重慶小面,看起粗糙,實則講究:榨菜要選用上等的涪陵榨菜;姜必須是老姜,先去皮再切碎,這樣才不苦;蒜不能用蒜泥,不然蒜香蓋過面香,要先搗碎沖入高湯變為蒜水;油、鹽、醬、醋、蔥、油辣子、碎芽菜,十來種調料一樣都不能少。
無論是開著寶馬的**,還是光著膀子的棒棒兒,10個重慶人中,每天至少有三個都會吃上一碗小面。小面作為重慶人早餐的主打,從少年到壯年,沒吃3000碗至少也吃了300碗;如果按照一個碗10cm的高度算來,每天僅重慶主城吃掉的小面,摞起來比30個珠穆朗瑪峰還要高。
飲食,是會改變一個人關于城市的記憶。
對于安居山城的本地人而言,小面就是生活,而在漂泊他鄉的重慶崽兒看來,小面意味著故鄉。
無外乎孟非在微博多次提起:“重慶*讓我魂牽夢縈的不是川菜,不是*鍋,而是路邊攤上的小面?!?/p>
外地人絕想不到,在一個以米飯為主食的南方城市,竟然有如此多的人認可小面。然而,也正是這令無數重慶人須臾難離的小面,卻像裹腳小媳婦般**地躲在背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