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江蘇省、山東省等地之后,杭州市也將通過地方立法禁啃老,而這次和以往一樣引起廣泛關注,質疑的聲音也不在少數。贊成的人表示,“啃老”雖屬家庭內部問題,一直以來是民不告、法不究,但老年人有了這項權利,會對“啃老族”產生更強的震懾力。反對的人則認為,是否資助子女老年人本來就有決定權,立法實屬“多此一舉”。**應該從社會**機制和關心關懷上下功夫,扶持和引導那些暫時不能自立的社會群體,讓他們能盡快擺脫對老人的生活依靠和經濟依賴,通過一紙條例強行介入*后可能吃力不討好。
但也有部分律師和學者認為并非多此一舉。他們認為,之所以會產生“啃老族”,既有年輕人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吃苦等主觀原因,也有就業、住房等社會壓力過大造成的影響,賦予老年人對“啃老”說不的權利之后,會不會行使這一權利,大部分老年人是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做出良好判斷的。
老年人主動要求“被啃老”
對于條例中“老人有權**子女資助要求”的說法,似乎也隱含著制定者對年邁父母“被啃老”的惻隱之心。一項隨機的抽樣調查顯示,不少老年家長表示自己是心甘情愿甚至主動要求“被啃老”的。
在受訪的老人中,大部分表示樂意為子女投資購房。其中有已經為孩子支付*付或正在看房的,也有為孩子積極支持裝修費用的。還有兩位經濟方面不太富裕的父母稱,因無力為子女提供物質幫助反而感到歉疚。甚至有一位家長稱自己孩子不愿被父母資助而考慮租房,但受到了她和老伴的一致反對。
由此可見,很多父母群體是支持“啃老”的積極參與者,并非是“被啃老”的消極受害者。
想一點都不“啃老”很難
除了溺愛型的“襁褓青年”和幻想烏托邦的“家里蹲”,社會中占較大比例的“啃老一族”更多的是有正常工作、按時領薪水的年輕一族。為何這些有*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反倒需求家中老人的經濟資助?涌入大城市,追求高品質的城市生活成為主要原因。
“孩子們都上班有工資,但是現在什么東西都貴,如果在老家生活的話還可以。但是孩子們愿意來北京,我們不能給孩子扯后腿,趁著現在還有能力,幫幫他們也是應該的?!苯邮懿稍L的老人說,“我們就這一個*生子,他愿意來北京我們肯定是支持的。但是北京生活成本太高了,靠他自己打拼太難了?!?/p>
時下,社會高速發展帶來的經濟壓力無疑大大增加了年輕人的生存成本,當成本高到一代人已經不能夠*立承擔的時候,也就出現了“啃老”,即兩代人共同分攤城市化成本。
立法并沒有“一刀切”
其實,當地法律本無打算一刀切地禁止或者**“啃老”,只是在將生活中現有的公序良俗更為直觀、更為明確地以法律形式記錄下來。成年子女和父母本是*立的法律主體,在沒有經過父母明確同意的情況下,使用父母財產這本是無權處分的侵權行為,這就已經超出了道德的范疇。同時,成年人*立承擔法律責任,父母沒有給“好手好腳”的成年子女提供經濟資助的義務,這本是*基本的常識和法理。
嚴格說來,立法“禁啃老”禁止的只是對老人財產進行侵占的惡意行為以及強行要求“啃老”的無理要求,初衷更在于保護老人的*立財產權益,營造尊重老人、責任*立的社會氛圍。
至于老人出于同情或者親情,主動給子女提供經濟幫助,當地法律也并未禁止,相反,對老人的財產*立支配權再度重申,更加能夠體現出,老人給子女提供幫助是超越了法定義務的奉獻行為,子女應該為之感恩,而非陷入理所應當的麻木。
主動“啃老”是教育的失敗
今年29歲的徐青(化名)大學畢業后一直閑在家里啃老,還將一名女網友帶回家長期同居。面對父母勸說,他稱父母有義務養自己。*近,徐青的父母徐先生和朱女士將兒子訴至北京市海淀**,強制將*生子趕出了家門。
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對于徐青這樣身體健康的成年人,父母已經沒有撫養義務了。不過,父母訴諸法律將啃老孩子趕出家門很罕見。有人稱,這具有破冰意義。誠然,這樣的司法判例,對后來啃老者有警示意義,但是能狠下心來這么做的父母有幾個?
法律不過是*后的救濟手段,趕走了啃老孩子,看似勝利了,親情卻丟失了。其實,在此事件中,即使能趕走孩子也趕不走失敗的教育:徐青是*生子,父母對其百般疼愛,可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導致徐青從小就好吃懶做。
用法律禁啃老不過是治標,通過好的教育讓孩子擁有健康人格,才是治本之策。
禁“啃老”立法有積極意義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啃老”問題也日益突出,而且“啃老族”呈現高齡化趨勢。有報道稱,“啃老”引起的家庭糾紛大約占整個家庭糾紛的四分之一??梢?并非所有老齡人都樂意、都能承受“啃老”之重。有學者將“啃老”上升為“代際剝削”,雖然從親情的角度難獲認同,卻也揭露出某些子女的貪婪。
費孝通認為,中國的代際關系是反哺模式:親代撫養子代,子代贍養親代。為人子女,成年不僅意味著生理的成熟,也要求其在心理上相應的成熟起來,
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為人子女*起碼的要求,就是盡快*立,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很難想象,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父母的養育之恩都不能報答,成年之后還在
“啃老”,還奢談什么對社會做貢獻?
因此,山東等省以立法的方式禁止年輕人“啃老”,對于**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助老的優良傳統,鼓勵和促進年輕人自強自立,尊老孝親,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禁止“啃老”,入法更要入心。相關部門應該從社會**機制和關心關懷上下功夫,營造良好的贍養老人的社會氛圍。同時,扶持和引導那些暫時不能夠自力更生的成年子女,讓他們能盡快擺脫“啃老”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