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牧、陳文、黃熾威是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2004級的學生。2013年,畢業工作幾年后,接近而立之年的3人作出了一件讓別人大跌眼鏡的選擇——辭掉年薪十幾萬元的“正經工作”去賣菜。當然,他們不是擺地攤兒,而是以O2O(Online
To Offline,意為“線上到線下”)模式銷售新鮮、方便的半成品菜。
這3個小伙伴都是“**代北京移民”,即留在北京的外地人,父母并不在身邊。他們發現,及時吃上可口、安全的晚飯一直是生活中的難題。這樣的場景發生過無數次,一個人下班后懶得買菜、做飯,一邊坐在路邊攤吃著疑似地溝油做的蓋澆飯,一邊回應著電話那頭父母要求孩子要好好吃飯的囑托。
他們發現這是個普遍現象。在北京,大量年齡在20~35歲之間的白領,收入寬裕卻處在和他們類似的境遇,一些人是因為沒有做晚飯的條件,另一些人是因為做一餐飯時間成本太高。以北京回龍觀社區為例,如果一個白領正常5點30分下班,6點30分到家,這時菜市場通常已經關門,只能選擇去超市排隊買菜,回家再洗菜、切菜、做飯,一個小時后能吃上飯都是快的。如果在吃上干凈、營養的飯菜的基礎上,能節省下買菜、做飯的時間,這能干多少自己想干的事啊!
3人想到了半成品菜。這并不是一個新鮮的創意,在北京做半成品菜的不止他們一家。任牧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青年菜君”不會做成一家作坊式的半成品菜公司,而是一家從事賣菜業務的O2O互聯網公司。
在“青年菜君”購買菜品的方式之一是顧客登錄網站或在**的公共賬號上下訂單,第二天到門店提貨。在網站上,“青年菜君”將70多種菜品分為涼菜、素菜、葷素菜,肉菜、湯羹類,配上了菜品的分量、產地、圖片、價格和特征。不過這些菜品并不是隨時隨地都能上架,公司會根據時令調整菜品,每周顧客可選擇的菜品約30道,包括大盤雞、水煮肉片等傳統菜品,也有杏鮑菇木耳炒五花肉等創新菜品。一些菜品的介紹格外萌,以**涼面為例,它的介紹是:“吃下冰鎮的面條,你看見北極熊了嗎?”
另一種方式是直接到門店購買,這也是3位創始人格外看重的方式。門店位置的選擇,他們經過了仔細的研究。如果把半成品菜放在超市售賣,顧客購買需要耗費同樣的時間,如果在寫字樓集中的區域售賣半成品菜,則顧客需要拿著菜擠地鐵回家,不僅購物體驗感差,而且增加菜品變質可能性。*終,他們選擇在住宅區集中的地鐵口設立門店,這可以讓顧客把菜拿回家的時間*短,也可以**地向目標人群做廣告。
從菜品本身看,3位創始人在新鮮的基本要求上增加了“美觀”,食材都在當天采購,菜品的搭配也是他們一遍又一遍嘗試總結出來的。每一份半成品菜都如復制般整齊劃一,連蔥、姜、蒜等調料的搭配也考慮周到。在他們80平方米的**廚房里,甚至有一塊區域專門擺放著燒杯、天平等試驗用具。以*簡單的青椒土豆絲為例,黃熾威與砧板師傅王雷經過無數次地嘗試后發現,1毫米粗、8厘米長的土豆絲比較易熟、不易斷、口感好、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