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美媒報道稱,不相信你在中國所吃食物的安全性嗎?**公司表示自己有解決的辦法。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9月3日稱,這家中國搜索引擎*頭當日推出了一款所謂的“智能筷子”裝置(中文名“**筷搜”)。該公司稱這一裝置可以測出食物中的有害油脂含量。
李彥宏在演講中說,未來利用“**筷搜”,將能夠知道油、水和其他食材的來源和有沒有變質,以及它們含有什么樣的營養成分。
**公司公布的一段視頻展示了該產品的使用方法,筷子將與一個智能手機應用軟件連接。在一項試驗中,可以看到筷子被伸到橄欖油中攪拌,隨后智能手機上顯示出“優”字樣。在另一項試驗中,筷子在被浸沒到回收來的食用油中后得出了“差”的結果。
中國近年來被從毒牛奶到“熒光豬肉”在內的各種食品安全丑聞攪得不得安寧。上個月,杭州某酒店的一位廚師因為利用非食品添加劑給食材上色以便使其外表顯得更加誘人而被送上法庭。
據**公司稱,“**筷搜”可以測量食用油的新鮮程度。這種筷子還將能測出飲料和水的ph值以及溫度。
智能筷子如何批量生產
**公司還沒有宣布這種筷子的定價,并表示該產品尚未做好批量生產的準備。
通過**“**筷搜”,**公司毫無疑問創造了一種絕對具有中國特色的產品。
法新社9月4日報道稱,從地溝油到狐貍肉再到各種化學品,一系列食品安全丑聞令中國消費者惡心不已,但中國互聯網搜索*頭**公司提出的一種新的“智能筷子”概念將可以讓消費者自己掌握答案。
一位發言人說,這種設備最早出現在愚人節的一段視頻中,它可以告訴消費者面前的食物是否安全。
這位發言人告訴法新社,**公司今年早些時候公布這一視頻時并沒有真正打算開發這種產品,但這個概念在內部和外部都吸引了大量關注。
**公司本周透露了這一產品開發的最新階段,公司公布的一段新視頻顯示,一位使用者正在把這種“智能筷子”放進三個裝有食用油的不同杯子里。
筷子上的傳感器監測了油的溫度,以及是否適合食用,檢測結果顯示在一個智能手機應用軟件上。
網友如何看待智能筷子
在中國,糟糕的食品安全是人們的一大擔憂,最惡劣的一起食品丑聞發生在2008年,工業用的化學品三聚氰胺被非法添加到乳制品中。
中國社交媒體用戶9月4日對**公司的這一創新大加稱贊,但也有人就不得不使用這種產品發出哀嘆。
一位用戶寫道:“他們**這種東西真的是好事嗎?我們還能享受面前的食物嗎?”
另外一位用戶寫道:“如果我走到哪兒都帶著這種筷子,我想我會餓死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