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近**來歐美重視股權相對分散的公司*理結構不同,國人受文化傳統的影響,更傾向于股權集中,*好自己*立經營,其次要**控股,再次也要相對控股,否則就會產生被剝奪感,很是不爽。至于超過五個股東的創業項目,大多數人更是難以接受,似乎這樣一來容易為別人抬轎。股東的多少,與項目本身的大小,以及難易程度,呈高度正相關性。這點古今中外都比較一致。
合伙人,也只有合伙人,在地位上你平等,對項目情況也比別人熟悉得多,同時牽涉到太多個人利益,才可能把他真實的想法跟你完**全講出來,甚至不惜吵得面紅耳赤。盡管合伙人說的也不一定正確,但還總要切合實際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你思維的不足,而且在深度溝通的過程中,還可以激發出更多新想法。
點擊查看全文
非常敬重的一位大姐,非常熱心,在深圳開了家公司,每天忙前忙后,干到深夜一點也是家常便飯。她不時抱怨員工笨,不動腦子,做事浮躁,未能為她分憂,經營過程中也有很多因考慮不周而引發損失的事情。幾年下來,人日見消瘦。說句實在的,一個不到四十歲的女人,**靠自己支撐一家30多人的公司,已達七年之久,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事情基本靠自己搞定,不管現在經營的怎么樣,我內心里面還是非常佩服她的。我也曾暗示過她應當引入合伙人為其分憂,但她似乎興趣不大。光從個人能力角度來看,這位大姐早已超凡脫俗,技壓群雄,但只要你不是上帝,在思維上總會有盲區和漏洞,需要通過一些有效方式來彌補。顯然她還沒有意識到引入合伙人的重要性,曾寄希望于引入**員工和職業經理人來解決問題,但效果不太理想,*終又回到了**式**的老路上了。到目前為止,她名下的公司在圈子內小有名氣,但服務模式、質量,還有規模多少年來并沒有太大進展。她本人也越來越被繁雜的瑣事重重包圍,很少能騰出時間考慮長遠和方向上的一些事情。在這里只能默默地祝福她好運常在。
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在我國現有的民營企業大軍中,規模越大合伙人越多,發展速度越快的企業股權越分散,特別是年營業額過億的群體中,更是這樣。我們當然不能就此認為合伙人數量,股權結構和經營業績之前存在著明顯的因果關系,但其中有某種關聯也是不言而喻的。增加合伙人,分散股權,意味著有可能快速激活一些資源。比如放大資金和人力的投入,比如引進更為**人才,比如大量減少盲目決策,比如迅速拓展人脈,再比如企業能力結構得到優化,等等。而這些都無疑有助于提高項目本身的競爭力,促使企業資源配置效率朝著更為高效的方向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