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北臨漳縣積極引導農民改變種養模式,大力發展生態循環立體種養。在該縣前屯村西南的一個場院里,200余只鴕鳥悠然自得。村民秦樹海在鴕鳥養殖場的東北角有個30立方米的沼氣池,夠場里10幾個人燒水做飯,一年節省近萬元!2015農民怎么致富?該養殖場現有200多只鴕鳥,日均產鳥糞1立方米,既是小麥、玉米、果樹等農作物的有機肥料,還是很好的沼氣發酵原料。楊樹能在盛夏為鴕鳥遮陽消暑,而鴕鳥的糞便還能改良土壤,促樹快長。場院內栽種3年多的1000多棵楊樹胸徑大都有20多厘米,5至6年就成材了,而普通沙荒地上要10至12年。在場區甬道邊上生長著魯梅克斯**牧草,種植一次可連續利用10至15年,是鴕鳥的美味。場院西南角一個100立方米的秸稈青貯池。除牧草外,玉米、紅薯、花生、油菜等農作物秸稈都是草粉原料,農忙時到田間基本上是白撿。
2015農民怎么致富?綠茵場有俺縫的足球
往年開春之后,山東省桓臺縣果里鎮東沙河村村民在忙完地里的活計后,就靠打撲克、聊家常打發閑暇時光。今年則不同了,村里的婦女、老人在家縫足球。
原來,今年春節過后,村里與天津某足球加工公司簽訂了加工合同,村里將長期為其縫制足球。凡是縫制足球的村民,村里都會為他們每人發放一張圖紙、一個足球片夾板,還有32塊足球片。每個人要按照圖紙將32塊足球片全部縫制完畢,*終完成一個足球外殼??斓?*能縫四五個,縫一個平均能*11塊*。2月
13日,當**批足球材料運到村委大院時,10余名村民**報名把貨拉到家中。村委會主任周良善說,他準備聯系更多的“營生”,讓村民“坐家就業”。
2015農民怎么致富?劉漢俠風箏銷歐美
“我正在做的這批風箏是要出口日本的,一共6萬個。在我們村,現在有30多家這樣的制作點?!?月30日,在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第什里村,劉漢俠大媽高興地說。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當地全民創業熱潮帶動下,劉漢俠夫婦開始做風箏。由于加工質量好,產品樣式多,很快就打開了銷路。為擴大生產規模,他們帶動起周邊村民從事風箏加工,逐漸形成了集制架、裱糊、組裝、繪制等工藝流程于一體的生產線。如今,第什里成為遠近聞名的風箏生產、加工、銷售特色產業專業村。據統計,該村現有加工點30余家,從業人員700余人,年收入280萬余元。風箏制作還覆蓋到周邊兩個鄉鎮,十多個村街,帶動農戶500余家,年產量達350
萬個以上,銷售額達1500萬余元。這里生產的風箏種類有硬翅類、軟翅類、串類、扳子類等10多個類別200多個品種,具有做工精細、色彩艷麗、起飛性好等優點,占有北京市場三分之一的份額,同時還遠銷美國、法國、日本等國家。
2015農民怎么致富?年產牡丹畫8萬幅
河南孟津縣平樂鎮平樂村的農民畫家郭泰森正忙著創作高水平的牡丹畫,力爭賣個好價*。該村像郭泰森這樣的農民畫家有100多人,他們年創作各種牡丹畫作品8萬多幅,銷售收入可達5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