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做餐飲,做一家店或幾家店的時候口碑和利潤都不錯,可是一旦開到十幾二十幾家門店,開到區域外甚至全國,產品和服務質量就開始下降了。久而久之,忠實的老顧客也漸漸地**光顧。
做餐飲,在根基不穩的情況下盲目擴張,反而適得其反,死得更快。
為什么一擴張就出問題?究其原因,我們可以歸納為兩大共性條件的缺失 :
硬 條件——制度流程
軟 條件——人才儲備
制度化是規?;那疤?/p>
1 人員管理制度先行
在連鎖餐廳的管理過程中,經常出現這樣一個矛盾:總部管的太多,容易造成區域性僵化;管的太少,又容易出現總部“空心化”,造成“**決定腦袋”的后果,影響企業的品牌和形象。
針對這一點,餐飲企業就必須用完善的制度設計來平衡兩者的關系??偛吭摴苁裁?,有哪些權力和職責,每個區域有什么權力和職責都需要事先進行規劃。
2 落地產品標準化流程
餐飲業做不大的一個原因就是缺乏標準化。多數餐飲連鎖在營業額還沒到400萬元時,就開始收取加盟費,*終往往會因人員流動率高,管理經驗不足,無法處理加盟店遇到的各種經營問題,才會倒閉。
王品在每個品牌、每個餐廳、每個區域、每個環節,都有一套嚴謹的標準化流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SOC(工作檢查表),**食物和服務的品質,更有利于門店的快速復制。
這套SOC把門店分為大廳、廚房及吧臺三個區域,每個區域分為多個工作站,以大廳來說,從領位、送水、點餐、傷殘、撤餐到結賬離開,共有17個工作站。相應開發的SOC訓練手冊多達45本,本本超過140頁。
只有這樣的SOC,王品才能**食物和品質的一致。無論是一家店還是100家店,都可以快速復制。
人才制度化是規?;那疤?/p>
做餐飲,從拓店到經營,從產品到服務,任何一個環節都離不開人的作用。因此,拓店、管理、技術方面的人才一個都不能少。
1. 拓店人才
前期拓店人才就像部隊中的偵察兵,**選址、投入產出比、房東談判、商場談判等等都需要由他們完成。選址時,有人會從供電局那里搞來全城各個區域用電量的分布情況,用這種方法來判斷人流量。開新店時,這樣的人才是非常稀缺的,他需要對目標城市非常了解才行。
2. 管理人才
建議采用人才超配的戰略。以店長為例,每個門店都采用雙店長制,兩個店長輪流進行管理。這樣一來,在開新店的時候,就可以**有充足的后備管理人才使用。同時,即使把其中一個店長調走,也不會影響原來店面的正常運營。*起碼要**兩個餐廳能夠組建另外一個餐廳的管理團隊。
3. 技術人才
對于大部分中餐和西式正餐來說,一個好的廚師團隊是餐廳能否經營下去的重要因素。除了上述幾種重要人才外,一些可替代性比較強的崗位,可以在當地進行招聘,統一進行培訓后即可上崗。
供應鏈穩定,產品才能穩定
餐廳經營中,有的品牌的產品以多致勝,有幾十種,滿足食客不同的就餐需求;有的則以單品為王,一招制敵,追求個性和新潮。無論多還是少,都離不開品牌的定位和經營種類的限制,沒有**的好與壞之分。
但是,餐廳食材的SKU是有一定限度的。超過限度,莫說發展,生存都很困難。
對于連鎖餐企來說,食材SKU小于200個,是可以快速復制的;如果大于200、小于500個,開1萬家店是不可能的;如果大于500個,開店會非常困難;如果大于1000個,莫說擴張,生存下去都很難。
這里的SKU是指制作產品需要的所有物料,包含佐料、干料、肉蛋奶等等。某種物料的需求量可能很少,但依然加大了采購成本。如果店面全面擴張鋪開,這個成本就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