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們忽略了
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讓餐廳獲得顧客的好感,在服務與細節上進行完善,讓顧客覺得被重視、讓顧客覺得有道理、讓顧客覺得有面子、讓顧客覺得周祥、讓顧客覺得貼心、讓顧客覺得占便宜、讓顧客覺得新奇有趣。
記住顧客的名字和消費習慣
小區大門口每天早上都有兩個賣雞蛋餅的攤位,一個攤主是五十多歲的中年婦女李阿姨,另外一個攤主是三十出頭的安微小伙小林,我每天早上上班都會從小區大門口開車經過,小林的雞蛋餅攤幾乎天天沒人光顧,而李阿姨的攤子卻經常排滿長隊。
開始我和你想的一樣,一定是李阿姨的雞蛋餅做得比小林好吃很多,直到上個星期天,我才發現,原來情況并不是這樣:
星期天的早上我從體育館跑完步,路過小區門口的煎餅攤,和眾多人一樣,選擇光顧李阿姨家的煎餅,排了十五分鐘的隊,終于輪到做我的了。
而這時我覺得有點驚訝,沒等我開口告訴李阿姨雞蛋餅要怎么做,李阿姨倒是先開口了:“一個*腿腸,兩個蛋,一根油條,一個脆餅,不放蔥,加香菜,要微辣的是嗎?”我回答“嗯?!?/p>
然后問李阿姨是怎么知道我想要的?李阿姨笑著說:“你上上個月,和上個月底還有上周周三,來我這買過雞蛋餅,每次都是一樣的做法。你別看我歲數大,但我記性可是很好呢?!?/p>
“每天來您這賣雞蛋餅的人這么多,您都記得這么清楚?”我又問道。
李阿姨笑著說:“一般的我都能記住,可是時間久了是很容易忘記的,所以我每次收攤回家,都會用筆記錄下每個顧客的習慣,每個顧客的樣貌特征,這樣我就能很清楚知道你們想要做什么口味,加什么料了……”
隨后我問李阿姨要了筆記看看,李阿姨擦了擦手,遞上一本皺巴巴的筆記本,封面還黏著一粒蔥花。李阿姨的字扭扭歪歪,忽大忽小,還有很多錯別字:
“紫色長頭發、騎著愛瑪電動車、圖著黑色指甲油、笑起來很甜的姑娘,加一個*腿,一個蛋,不要蔥;
***的光頭大哥,戴默鏡,嗓門大,愛開玩笑,加里雞肉、兩個蛋、不要蔥、加脆餅、多放點海鮮醬;
穿校服、胸前掛鑰匙、背著黃色鴨子書包的小朋友,加兩個雞蛋,一個*腿;
四川口音的短發姑娘,希望雞蛋餅可以加蔬菜;
隔壁小區的老王覺得今天的雞蛋餅味道偏咸,下次要注意少放點海鮮醬;
35幢403的小陳每天要等公交車,報怨附近沒有報坎亭,買不到他喜歡的《意林》雜志,我昨天收攤路過工人新村的時候好像看到過,晚上回去別忘了給他帶一本;
56幢的黃阿姨喜歡喝我自己做的豆漿,她記性不好,每次出門老忘記吃藥,我得在7:40分她出門買菜前,給她發個短信提醒她吃藥……”
我驟然明白,為什么隔壁小林的雞蛋餅沒人光顧了。不是敗在口感,而是沒李阿姨心細,心細到記錄下所有人的習慣,心細到讓所有老主顧新主顧都覺得自己被重視,每次聊天有意、無意的想法,都會被李阿姨默默的記錄下來,并幫顧客去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