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隨著城市的建設,在大街上也越來越難以發現小廣告的蹤跡。被稱為“城市牛皮蘚”的小廣告消失了嗎?不!讓你厭煩的小廣告并沒有消失,它們只是換了陣地!藏在更隱蔽的角落,或者——緊跟潮流,轉戰線上!
拿微博來舉例子,現在,只要點開任何比較熱門的微博,在它們的評論區,甚至是評論的回復區,你會發現各種各樣的小廣告,招淘寶客服、刷單的,賣電影電視劇資源的……這些廣告隱藏在一堆回復中,所謂道高一尺而魔高一丈,平臺也是屢禁不絕。
此外,**貼吧、天涯**,等等,凡是在網友活躍的地方,就有小廣告活躍的身影。以前,小廣告活躍在行人來來往往的電線桿上,如今,它們搖身一變,成為網絡社交平臺上的???。
實際上,這些網絡中的小廣告在本質上跟線下的小廣告是一樣的,哪里人多就往哪里跑!所以,別以為你家大門上的張貼的什么**、洗車小廣告消失了,它們只是換了另一個陣地,繼續活躍,且讓你無可奈何。
至少這些網絡社交平臺對此是無可奈何的。于是,近日就有了這樣的報道,各大網絡社交平臺開始在評論區內測官方廣告位!
14號開始,微博在新浪娛樂、微**等幾個自己家的賬號評論區里,上線了一條有關微博“紅人站”的廣告視頻;*近兩周,知乎也在精選評論和普通評論之間,嵌入了廣告模塊……既然這些營銷號、小廣告屢禁不絕,那么與其讓它們掙*,還不如平臺自己把這個*給掙了!
對于看客來說,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這很難說,但對于平臺而言,多一個廣告位,**的地方可就又多了一個。
廣告位背后的邏輯是什么
如今,相比逛街,大多數年輕人更加喜歡在網絡上留下足跡。而大部分廣告,也是面向年輕人的,所以,廣告跟著它們的潛在用戶跑是十分合理的。比如說,前些年**搜索流行了之后,**廣告順勢而生,如今用**搜一個詞兒,排名前三都是廣告也毫不奇怪。
網絡廣告流行起來,是因為大家都有著上網的習慣。據今年出版的《**媒體公司30強》報道,2016年,互聯網廣告已經超過了電視,成為**范圍內*大的廣告媒體。在媒體廣告**方面,**排名**第4。
現在,哪個年輕人手機里沒有一個知乎、微博呢?逛網絡社交平臺,是不少人的習慣,而這種習慣又有了更近一步的培養——你或許已經注意到,不知從何時開始,人們又開始流行逛評論區了。于是,各種小廣告在評論區滋生,連平臺自己也慢慢看上了這塊地兒,準備自己也在這其中擠個廣告位。
都是同一個邏輯,哪里人多,廣告的利益之手就伸向哪里。只是,*后傷害的,可能是那些并不愛看廣告的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