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美團點評發布了一則招聘公告:招聘南京、上海、北京、成都、廈門、杭州、福州和溫州等地區的城市經理。耐人尋味的是,這與媒體公布的美團打車將要擴張運營的七個城市名單相同。
7月,美團獲得了南京市交通局授予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緊接著美團打車的APP在8月份*立上線,并且擁有大眾點評*頁等多個入口。而12月初,美團更是專門成立了出行事業部,對外宣稱未來的業務重心將放在到店、到家、旅行和出行這四個板塊,顯然對網約車市場勢在必得。
在美團入局之前,滴滴在中國的網約車市場一直處于不可撼動的**地位。面對業務**自己5年之久的對手,美團在打車業務上線之初就推出了多項政策來吸引司機。與滴滴快車的20%的高額提成相比,美團的提成占比僅為8%,這意味著使用它平臺的司機能獲得更多的收益。
對于來自跨行業競爭對手的挑戰,滴滴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斃,除了對滴滴司機給予補貼之外,更是將手伸到了外賣這一塊。已有多家媒體報道稱滴滴內部工作人員透露消息:滴滴開展外賣業務的**個試驗點就是南京。若真如此,那這或許就是滴滴對美團發起反擊的信號。
滴滴做外賣,并非心血來潮
事實上,即使沒有受到來自美團方面的壓力,滴滴也未必不會考慮進入外賣行業。2015年,滴滴的年總訂單達到了14.3億,平均每日訂單數約為390萬,這個數字到了2017年的11月份已經激增至2000萬。相關數據顯示,滴滴目前已經占據了網約車將近90%的市場,這意味著它的成長空間已經趨于飽和。
與此同時,滴滴打車的生存環境卻受到了挑戰。一方面,結束了“高補貼”的價格戰之后,滴滴屢次爆出拒載乘客、中間加價以及打車難等消息,引發了廣大用戶的不滿。另一方面,自從各地**政策加強了對網約車市場的監管之后,快車產品線的缺點逐漸暴露出來,抑制了滴滴野蠻生長的勢頭。因此,滴滴一直在危機感中尋找其他的利益增長點。
它先是對行業內的多家約車公司進行了整合,而后繼續向其它產業擴張,不斷完善自己的產業鏈。除了對OFO進行了數千萬美元的戰略投資之外,滴滴還投資了二手車交易平臺人人車,在新能源汽車方面也有所涉足。由此可以看出,滴滴一直都有跨界發展的思路,而進軍外賣產業正是它發展新業務的重要一步。
雖然有“后來者居上”的說法,但是滴滴的外賣業務要想在美團、餓了么以及**外賣的夾擊中生存下來,僅憑“十幾人的團隊做一款和美團外賣很相似的產品”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也許滴滴真的有擴展旗下業務的必要,但是,現在沒有充足的準備就進入外賣行業顯然不是明智的決定。
來源:3158招商加盟網
作者: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