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家神奇的公司,它做的業務與互聯網*頭幾乎都有交集:
它做外賣,阿里也在做外賣;
它做無人駕駛,**也在做無人駕駛;
它做出行服務,滴滴也在做出行服務;
它就是美團點評,一個在夾縫中求生存,存活下來了的企業。
近日,互聯網創業圈充斥著美團上市的消息,這個正在和各大互聯網公司進行激烈競爭的企業,預計估值約為4000億左右。有人覺得這個估值太高,泡沫太嚴重,而有的人卻很看好美團點評的商業模式,比如說其**大股東騰訊。
美團點評涉及的領域很廣泛,有團購、外賣、生鮮電商、出行服務、共享單車、無人駕駛等等,而其中不少業務都和互聯網*頭們是競爭狀態。比如說在外賣領域,如今阿里旗下的餓了么,和美團點評旗下的美團外賣,可謂是各占半壁江山,從2013年前后開始到如今,依然打得難解難分。再比如無人駕駛領域,這是**發展的一個重要契機,而美團點評也想在這個行業分得一杯羹,后者想借此步入無人車送外賣,或者做無人車出行,都是有可能的。
點擊查看全文
目前,美團點評在每個行業的成績,都可以說**,但是,這卻是以*額虧損換來的。據相關數據顯示,美團點評在2015年至2017年期間持續虧損,虧損金額分別為59億、54億和28.5億,虧損的原因顯而易見,*主要的方面就是持續投入的補貼。
從和餓了么的外賣大戰,到團購的補貼優惠,美團點評的策略一直都是用“燒*”來換取用戶,幸好,這一策略是成功的。目前,已經有大量的用戶養成了使用美團相關產品的習慣,如果沒有“燒*”策略,恐怕很難實現如今這樣的用戶粘性。
可以說,美團*大的**就是那些粘性**的用戶,有了這些用戶,實現**只是時間問題。對于投資者來說,這樣一家有前景的企業,自然可以獲得青睞。有趣的是,幾個月前剛剛上市的小米也是類似的模式,通過高性價比來籠絡大量用戶,然后逐步提高用戶粘性,并且從用戶身上獲取互聯網價值。
美團點評和小米的不同之處在于,前者的互聯網基因更為純粹,變現渠道更為豐富,因此,它可以獲得4000億的估值也就很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