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這個舉國同慶的時間點,精心編排的朋友圈文案和精修圖,只引起了少數人的“朕已閱”,和工作日相比,同比增長了五個。

一、作為一個理智的成年人,應該理智分析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
1. 大家都在看春晚、吃年夜飯、*紅包,看朋友圈被推后
2. 發圈的人過多,沒看見你的
3. 文案同質化、圖片無新意,內容無法讓觀者產生認同感
4. 看不上你這個人,連“朕已閱”都懶得敷衍
如果前三種情況的傷害值以10點的數量遞增的話,*后就是一**點的暴擊?那么,如何評價朋友圈點贊?往小了說就是動動指頭的事,我想點就點
往大了說就是一種需求層次的實現,是現實社交關系的映射。
馬斯洛需求理論將人的需求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人這一生其實就是在滿足溫飽之后,不斷的去滿足自己更高的需求,而這些需求的實現是通過自己和外界環境共同實現的,而點贊就是一種尊重需求的實現。

二、促使我們去點贊的誘因有兩種
內因,即發自內心的點贊,因為內容對你造成了觸動,點贊基本表達了:有用、說得好、贊同等訊息。
外因,可以說是人情贊,即我們并不是因為內容而點贊,而是為了維持某種關系而點贊,具有一定的社交屬性。
無論是哪一種原因,當別人給我們點贊,甚至評論時,我們的虛榮心、自尊心等方面都會得到滿足。

MIT一位社會學教授Sherry Turkle的TED演講中曾經提到過:“在社交網絡中,人們的自我存在感*先表現為關系上的需求,其次表現為自我表露、自我經營和深度思考以實現自我需求?!?/p>
意思就是我們會通過控制自己在社交網絡上的言行來塑造自己給他人留下的印象,這就是一種自我呈現的控制,當你精修你的自拍時就是在進行自我形象呈現控制,當然不僅僅是朋友圈圖文信息,你的名字、頭像、個性簽名等都是自我呈現的窗口。

但朋友圈不是虛擬的,它只是將現實的社交關系互聯網化了。我們可以控制自我呈現,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是個什么樣的人,和我們認識的人都心知肚明。

那么為什么我們**通訊錄里躺了300+的聯系人,卻只能收到個位數的贊?
回到誘因
什么樣的內容才能引起大規模的點贊和評論:
1.有趣,*樂樂不如眾樂樂,把人逗樂了,會減少觀者的思想負擔
2.半遮半掩,誘發觀者好奇心
譬如:萬年單身狗和某個異性男神/女神合照了,同時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3.有用,引起觀者共鳴,可以讓人思想上得到升華,順道掃了個盲;亦或者是經驗、技巧等方面的分享
什么樣的人可以引起大規模的點贊和評論:
1.有身份的人(譬如**、導師、教授、……)
2.具有某種**品質的人(人緣好、搞笑、靠譜的人……)

除非你是一個**脫離現實生活的人,不受現實生活的影響
但是只要你還在和現實社會接軌,朋友圈的點贊數,評論量就是現實生活中個人號召力的體現……
那么,現在來關注公眾號千里通加油,來檢驗一下自己的號召力吧!

你想買的油卡就在這里,8.8折國通油卡,1760元可當2000元使,同時進行朋友圈分享,**會員,還可以享受分潤,朋友注冊會員同樣可以進行分享,享受分潤……
具體步驟如下:

總之,具有誘惑力的內容提供給你,后勁如何就看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