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9年走過3分之一,越多越多的上市公司、大型公司曝出自己的2018年財報。本來以為***的馬云和馬化騰竟然都沒有贏過這一家公司,或者說這一位**,他就是中國平安的馬明哲。
相比馬云、馬化騰,中國平安的馬明哲更低調,除了每年兩次集團報告露面,他幾乎不在公眾視野出現;然而他的起點更低,創業之時僅有初中學歷;他的年紀也更大,比馬云大9歲,長馬化騰16歲。
但三人卻沒多少代溝。2013年,他們還聯手創建了中國*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被稱為“三馬同槽”。
但是在這個互聯網時代,不算互聯網的公司中國平安卻成了*大的贏家,這不得不說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2、“我負責創新,實踐交給他人做”
馬明哲在管理公司時,其實比其它老總都要輕松一些,更不會“8116+8”這樣無意義的加班工作。但這并不代表他不努力,相反正是因為馬明哲勇于抗住來自環境的壓力,才有了中國平安的今天。
1988年平安成立時,由于是國資控股,輕松拿下不少保險業務,成立第一年便營收418萬,利潤190萬。但馬明哲并不滿足,在大家都想做體制內的工作,安穩的**的時候。他率先想要進行股份制改革,擺脫體制內的束縛。
在當時保險還處于商業保險階段時,馬明哲就率先在國內推出壽險和綜合金融的概念。為這些,馬明哲沒少受來自上級領導的批評和手底下員工的質疑。但馬明哲都一一頂住了壓力,讓中國平安發展的越來越好。
馬明哲在后來坦言,在公司我只負責2-3后的事情,執行上的事情交給懂得人、會得人去做就行了。盡管如此,馬明哲卻從未放松對自己的要求,雖然是做這保險行業,這幾年年事已高,但他堅持學習新鮮事物,不斷尋找著平安和當前社會上先進行業的契合點。

3、馬明哲:擁有執行力才能讓你強大
千禧年前后,為了擺脫利率變動對傳統壽險產品的影響,平安啟動了“鳳凰計劃”,引入了國外新型保險品種——“投資連接保險”。但在產品推廣中,平安操作不當,令客戶被誤導,*終遭到“群體投訴”。
事后經過復盤,馬明哲發現平安的分級機構太多,而且每個機構的公司制定的標準都不熟悉。他深刻反思了其中問題,并提出兩個以執行力為概念的新理念。
第一是“一流的戰略、二流的執行”,不如“二流的戰略、一流的執行”。其二是“一個人做事快點,頂多叫執行,一百萬人的同進退,那才是執行力?!?/p>
在這樣的管理理念之下,現在的平安一項命令和新的制度出來,幾天內每個員工和業務員都能知悉并正確實施。

馬明哲的起點很低,但這并不妨礙他和公司一起努力進步。這些年憑借著自己在市場中打磨學習,只有初中學歷的馬明哲拿下了金融學博士學位,還成為了南開大學的博士生導師。每當平安進入一個全新的行業領域時,馬明哲都身先士卒,學習和談判。
或許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精神,中國平安在2018年“默默無聞”地創造日均*3.3億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