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3歲的張必偉,在珙縣仁義鄉洪家村成立了鼎泰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每年土雞的出欄量是5000只,年銷售額在70萬元左右。他的合作社帶動了100多戶村民一起參與土雞養殖。不熟悉張必偉的人,并不知道他之前的職業是廚師,就職業等級而言,是特三級。
由于各種原因初中還沒畢業就輟學了,1997年至2011年期間,張必偉隨著南下打工的熱潮先后輾轉各地打工,期間做過五金、電子、建筑、塑膠、模具制造、西餐等行業。學習西餐不到十年的時間,他便拿到了特級廚師的資格證。那個時候,他還沒到30歲,沒到多長的時間,又做到了廚師長、行政總廚的位置。用他朋友的話說,正是意氣風發、大展拳腳的時候,他卻選擇了急流勇退。
“說實話,那個時候的日子過得還不錯,但是總覺得缺少點什么?!睆埍貍フf,在城里任職的時候,他的工作比較清閑,基本不用自己動手制作西餐,只需要對廚師進行指點,對菜品進行創新。以前每天在辦公室吹空調,現在每天在烈日下暴曬,兩種鮮明的對比,來源于他對農村和農業的認識。
在張必偉看來,十幾年前掀起的是農村人涌向城市的大浪潮,也有不少人創業成功。但近兩年,他看到很多的城里人,都把資金投向農村,一直想自主創業的他,內心開始萌發了回農村整出點“動靜”的想法。
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張必偉發現養雞的附加值比較高,*終他選擇了回鄉進行土雞養殖。
經驗不足虧損
2011年,張必偉回到仁義鄉,購買了一批雞苗??鸽u飼料、飼養、打掃雞舍等工作都是他一個人完成,而等這些雞出欄的時候,滿以為可以在農村撈到**桶金的張繼偉卻虧損了好幾萬元。
“市場不接受,賣不出去?!爆F在想來,張必偉對當初在雞苗的選擇上準備不足表示遺憾。他說,當時沒有經過較好的市場調研,不知道如何選擇雞苗,導致在出欄的時候,市場上的接受度不高,以至于大量的雞賣不出去。
汲取經驗的張必偉開始向農村的“土**”和“田秀才”們虛心請教,慢慢地他開始懂得了雞苗的選擇要符合市場行情,也懂得了如何辨別雞苗的優劣。但這次,他還是沒有能夠成功。
養殖有風險,張必偉再一次養殖的良種雞從孵化出來后,由于對雞仔的冷熱掌握不夠,沒幾天就死了1000只雞仔。張繼偉再一次遭受到了打擊,但他并沒有氣餒。他再次向養殖大戶們請教,從如何育苗、孵化、防病等問題一一進行了學習,并經過自己多次的試驗和摸索,終于成為一名養殖好手。
現在,他一年的收入能夠達到十來萬,并且鋪下了一些銷售渠道。目前,已有好幾戶養殖大戶加入了他的合作社,一些持觀望態度的村民也在他的帶動下,開始從事良種雞和土雞的養殖。
“人不怕失敗,貴在堅持?!睆埍貍フf,搞養殖的風險其實很大,一旦遇到禽流感等病毒,基本上所有投資都會打水漂,有去無回。在經歷過不少失敗后,他咬牙堅持了下來,所以現在他的養殖事業開始慢慢走上坡路了。
廚師欲做“雞王”
“今后的方向還是養殖土雞,這個附加值比較高?!睆埍貍フf,良種雞的出欄時間快,但是附加值較低,而土雞出欄時間慢,但營養價值和附加值同樣較高。但相比之下,后者是一個趨勢,更容易帶動村民致富。
張必偉算了一筆賬:一只良種雞按照*多七斤計算,可以賣到80多元,利潤則在30元左右;一只土雞一般可以長到五斤左右,單價20-30元/斤,利潤一般在10元/斤。若以25元/斤銷售,一只土雞可售125元,利潤則是50元左右。相比之下,土雞的利潤高于良種雞。
目前,張必偉合作社養殖的良種雞多于土雞,主要是銷售渠道因素。張必偉說,前者的銷售范圍主要以川內城市為主,銷售面廣;而后者只有在川南城市的區縣銷售,就渠道而言還比較窄。
“可能是大家認識的程度還不夠吧?!睆埍貍シ治?,有不少人對土雞不是太分得清,所以導致土雞銷量沒良種雞好。關于這一點,他以后將注冊商標來解決土雞識別的問題。
現在,對于加入鼎泰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成員而言,張必偉說,可以**他們每養100只土雞,可以降低2000元的成本。珙縣孝兒鎮的羅云貴在當地是養殖大戶,和張必偉合作后,在購買雞苗和飼料方面都有優惠,他所飼養的500多只土雞在成本上就降低了一萬元左右。
五年內,張必偉不僅想把珙縣的土雞銷售到川南城更多的城市和區縣,還將種植多種水果,發展生態家庭農場,不僅有土雞和土雞蛋可以銷售,還讓更多游客到仁義鄉吃土雞,品水果,游山玩水等。他說,他希望更多的鄉親和他一起,把日子過得更好。